银河文学>灵异小说>小人当道之梦回双龙 > 第六十章少帅营
    “何喜之有?”吴浩一脸兀然的看着二人。

    “恭喜少帅如今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南阳之主!”二人又一次地异口同声地说道。

    “什么意思?”吴浩一愣:“名副其实的南阳之主?难道我以前不是吗?”

    众人也都是一脸的疑惑,最先出声的还是李靖:“难道顺阳、新城两县投奔了我们少帅军?”

    吴浩顿时恍然大悟。是啊南阳原来所属可是共有八县,可是自己好不容易统合了各方的势力,可也只不过实际拥有六县,的确不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南阳之主。只是顺阳、新城两县表面上仍属朝廷,实际上却是在三派四帮一会的势力范围。这三派四帮一会乃是南阳郡最大的一个帮会联盟。共包括天魁派、湍江派、荆山派、南阳帮、朝水帮、灰衣帮、镇阳帮以及阳兴会。而他们的大龙头则是南阳帮的杨镇。

    这两年来,朝廷的势力日渐衰弱。为了扑灭义军,各郡县的驻军基本上都被抽得所剩无几。于是对于那些实力庞大的地方帮会,地方官员们也是无可奈何。更多的干脆就和他们勾结在一起。三派四帮一会这个庞大的帮会联盟本来可以说是南阳郡名副其实的土皇帝。可惜从联盟成立的那天起,各帮之间就内乱不休。到了去年则干脆撕破脸来直接大打出手,死伤多人之后元气大伤。正因为这样,南阳各县的地方势力才得以在获知瓦岗军大胜大海寺后,在各县顺利接管了政权。但是三派四帮一会毕竟根深蒂固,所以这些人才纷纷主张去和瓦岗军联系。一是瓦岗军如今正是如日中天,强龙可压地头蛇,二是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只是谁也没有想到被吴浩这个假和尚给利用了。

    虽然如此,但是三派四帮一会仍然牢牢的控制着顺阳、新城两县。一开始吴浩本身内部未稳,自己的六个县还消化不过来呢,自然没有那个闲心去管顺阳、新城的事,倒是听说各帮之间依然是内乱不休。吴浩在南阳的一个多月里,双方倒是井水不犯河水,一幅老死不相往来的样子。之后,六县基本已经整合完毕,吴浩当时就考虑是不是可以打一下顺阳和新城的主意。于是,虚行之针对这种情况给吴浩说了一番话。

    三国之时,袁绍病死之后,曹操再征冀州,一路如风卷残云一般。袁绍的两个儿子袁熙与袁尚在大败之后走投无路去投奔了辽东的公孙康。当时许多人都向向曹操建议:乘此机会,以追击二袁为名,派兵将公孙康一并解决。不但斩草除根,而且可以从此一绝北患。曹操却说:“不必!我自有办法叫公孙康把二袁的头颅送来。”曹操的办法十分简单:不派兵,也不叫人去命令公孙康如何如何。曹操知道,倘若派了人去,公孙康反而会与二袁及其残部合在一起;不派兵去,公孙康就不会怀疑曹操有顺便解决他的企图,就会杀了二袁,向曹操讨好。而且曹操不等公孙康有所表示,就立即率领大军从梆城向南撤退。为的是:让公孙康放心。

    果然,不久之后。袁熙与袁尚的两颗人头,加上活该倒霉的辽东乌桓的单于苏仆延的头,被装在笼子里,用极迅速的驿递方式,送到邺县曹操的新的办公处。并接受了曹操假借汉献帝的敕封。

    吴浩立即就明白了虚行之的意思。自己如果派兵去打,只能让他们团结起来共同御敌。现在自己本身势力未稳,就算胜了,也是惨胜。倒不如什么也不做,只是积蓄力量。坐山观虎斗。无论最后是谁斗赢了,也必定元气大伤。那时大兵压境,两县可以唾手可得。

    可是如今自己才刚刚离开南阳一个多月,俩县就归附了,这也太快了吧?半个月前,南阳来的人和虚行之的信中也都没有提及此事。吴浩看了看米可定。米可定正是那个时候从南阳来的。

    米可定摇着头说道:“这事怕是我们走之后的事情了。不过我也仔细盘问了曹有信,可惜他不过是从他姐夫路有德那里听得一鳞半爪,只是说此事绝无虚假,因为此次临来之前,顺阳、新城两县的县令已经跑到了洛阳向越王苦诉,不过具体情形就不知道了!”

    “少帅,南阳离此地可谓是千山万水,而且中间又隔着瓦岗军和隋军的地盘,行之要派人报信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唐守礼在一旁说道。

    吴浩摇摇头,叹息:靠人力传递信息,太弱后了。通讯工具的弱后,要耽误多少事情啊?可惜自己对于什么电话、电报之类的原理一窍不通。原来就看过小说中古时候都是采用信鸽来传递情报。于是,吴浩刚到南阳时倒也兴致勃勃,想要建立一支利用信鸽来传递消息的情报网。没过几天,尤俊达还真找来了几位这方面的能人。可是吴浩一问,顿时泄了大半气。

    首先优良的信鸽必须刚生下来就开始训练。第二不是所有品种的鸽子都能够训练成为优良的信鸽。大多数无论怎么训练,它也只能飞个两、三百里,再长一些,它的飞行能力有限,。而且很有可能找不到回来的路了。第三即使再优良的信鸽想要它进行上千里的远距离传递情报。一般都得训练到三岁左右的信鸽方能达到这个要求。

    吴浩这下明白了,也就是说现在开始着手的话,怎么也得要个两三年之后,信鸽才有可能派的上用场。不过,信鸽还是要养的。只是吴浩的兴趣大减,把这事一股脑全交给了尤俊达。

    现在想来,吴浩又是一阵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