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山脚,无名村,初夏
那年张山刚满16岁,如村内其他同龄一般,天天忙着帮衬农务。初夏正午,天已经热的难耐。他正懒懒地蜷于路旁树下,斜眼看田地里面嬉闹的同伴,好奇他们哪里来的这么多精力。却听见急急的马蹄声由远而近。
让他吃惊的是骑马的却是一名17、8岁的道姑,着一身素淡的道袍。由于正午阳光猛烈,她微微斜低着头,蹙着眉,发髻已被风吹乱,却任凭长发飞散在脑后。是怎么样的十万火急啊,张山心道,妙龄小道姑连自己最重要的仪容都顾不上了。赶紧再往路边挪上一挪,却是千万不要被误撞了。
十万火急的小道姑却勒马堪堪停在了他的跟前。一个漂亮的飞身下马,在张山回过神前就已经实实在在的矗在了他的面前。现在回忆起来,小道姑虽满脸汗水,却一定是英气逼人。因为从没有出过村子的张山站在她的面前,一时间却是半句话也说不出来。惊讶之中又听到她的嘴里蹦出了他的名字,“此村是否有个叫张山的,快引我去寻他。我有急事。”
事后回忆起来,那是多么突然而又神奇的一个场景。站在路边,手足无措,神情呆滞的农家少年;意气奋发,英姿飒爽的,却又满头大汗,急不可耐的道姑。之后便是逐渐从四面围拢的孩童,稀稀疏疏的话语声,其中说的最多的却是“张山就是他”“就是他”。
那一刻,张山清楚地看到小道姑脸上神情的变化。从着急到惊讶,到失望,到明显的掩藏不住的鄙夷。而他,却只能瞎搓着双手,呵呵傻笑。
+++++++++++
茶室里一早就坐满了听客,新水已经烧的滚烫。三个小二提着满满的大筒壶满场插花一般的游走,给客人满水。水气蒸腾中,主台上的老叟刚刚说罢一段,端起茶杯,吹开茶叶,慢慢吞吞的饮上几口,下面的听客却早已等的不耐烦起来,鼓噪道“老张头,接着说啊。”“才几句啊,就歇上了。”
“要说这个小道姑,可是大有来历。”老张头又喝了口茶,顿了一会儿,见关子已经卖到快惹了众怒了,方才接着说道,“她可是武当掌门的首徒。”
“这武林怎么会事,这江湖又是哪个江哪个湖。这里在座的各位想必没有人知道。”底下有人纷纷接口道“怎么不知道?”“之前的李铁嘴说的全是啊。”“是啊,有‘血雨腥风武林十年’,‘武林大侠除奸记’”“还有那个连说了三个月的‘武林爱恨情仇录’”
听到这些,老张头不禁失笑。“飞檐走壁,隔空点穴,动不动剑气就可伤人,在座哪位真的见过?”低下一阵议论。前排有个老汉应道,“倒是没有,我年轻的时候村里有个学武的,能抡几十斤的大铁刀,抡上一炷香的功夫也不带喘的,就是从来没有见动过手。”
“这就是了。那些都是唬人的玩意。今天给大家讲的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武林,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大侠们也要吃喝拉撒,武林门派也需要银两支撑。江湖从来都是风平浪静,世间并没有正邪之说。”
老张头又顿了顿,下面一阵起哄声“可以了,差不多了”“前戏太过了”老张头并不理会,接着说道:“先祖开国已经500余年,世道太平,刀枪入库。武林门派也是一片和谐。这边武当门派一连出了好几任杰出的掌门人物,开武林之先河,广纳贤才,多方经营,终于将武当创成天下第一门派。闲话少说,书归正文。话说张山被武当小道姑寻到,并没有耽搁,三言两语,就被生拉硬拽上了马背,嘱咐一旁的小伙伴回去打个招呼,就打马直奔武当山门。”
+++++++++++
武当山正门广场
因为无名村就在武当山脚,所以赶到武当正门的时候,天色还早。只是山门前熙熙攘攘的一大群人,把张山吓了一大跳。记得去年和父亲赶了几十里地去镇上赶的大集,也没有这么多的人。仔细一看,却是很多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少年,有的由父母陪着,有的家里殷实,前前后后簇拥了一大批的家丁和仆人。周边聚满了各种各样做着小生意的摊贩。卖点心的,卖水果的,最多的还是兜售各种武当功夫秘笈的小画册。张山粗粗这么一看,从最简单的武当长拳到自己几乎从来没有听说的各种武当神功,几乎应有尽有。张山看的几乎眼睛都直了。他把惊讶的目光折向小道姑,但是小道姑管不了这些,径直引着张山向里面走去。
小道姑的身份明显不低,因为那些武当弟子模样的人见了她都主动打招呼,并给她让出路来。这样一来,张山才发现这一广场的人都分成了很多群,每一群有大约20多个少年,由一名武当道士模样打扮的弟子领着。小道姑径直走到广场的最里侧,那里只有5、6个少年。这些少年打扮都和张山相仿,一看都是像他这样从田间地头抽丁一般的强拉硬拽过来的,并不象其他那些组的少年,有那样大的排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