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的那一天,我们非常的兴奋,一同装修的师傅还有一位小工,师傅交待他一天干的活,随我和小丽进城。
父母对我们的决定没有意见,嘱咐我们早去早回。
早晨的乡下,秋风萧索,枯叶缤纷,却也是收获的季节。田野里已经收割完的稻田,人们开始翻耕,种上小麦和油菜,带着青灰色的肥沃泥土,有一股新鲜的味道。
六点多钟,乡村的小道湿漉漉的,草尖上挂着露珠,晶光闪亮,师傅就来了。吃过早饭,七点多钟出发,八点钟我们已经到达城里。新汽车站格外的先进,造型美观,气魄,宽畅明亮,门口更是宽广,停满了公共汽车和出租车。我记得老汽车站那边有一家非常雅致的中药铺,我们打算先到那里看看。
坐上公交车,一会儿就到了,我们下来,老远就看到这家中药铺,它的门面特别的古老,引人注目。用黑色的琉璃瓦铺成,飞檐翘角,上下两层,中间都是木质结构,古色古香。四角挂着灯笼,在清风中摇摆,显得非常的吉祥、高贵典雅。我们来到近前,门口也是小青砖铺成,有一股清新的风,感觉特别的舒服。
师傅说:“这种款式装修下来要五六万元,显然是不适合的。”
我们走进去,与旧式的药铺显然不同,装药的不是药柜,而是一只只木桶,里面放着新鲜的中药和花茶,飘着淡淡的清香。它们一层层摆在大厅的中间,任人选择。旁边和四周都是用木头打成的一个个壁柜,象书柜一样,里面放满了各式琳琅满目的保健品,看上去不象一家中药店,也不是一家保健品店,倒象一家艺术品店,可见店主人的品味。师傅低头说:“这样的装修和配制,至少也要十几万元。”
小丽低声说:“我们走吧!再到别处看看,这是有钱人开的,象这样的店铺,房租也要上十万元,不要说开店和其它方面的要求了。”
我说:“药材公司那边还有两家,去那边看看。”
八十年代我随父亲去那边卖过药草,父亲认识药材公司里面的职工陈师傅。他在药材公司仓库工作,负责发放药材。公司当时在阳城市中医院的前面,也就是现在的中医院仓库。
我那年读初中,脸上生了一个疖,红肿热痛不堪。当时寄宿在学校,星期天回家,父亲发现了,他说我外感火热毒邪,湿热蕴结,根比较浅,把脓排出来就好了。
第二天随即带我进城去找陈师傅,他看上去三十多岁,个头在一米七几左右,留着小胡子,非常的英俊潇洒。父亲说明来意,他戴上一副白色透明手套,和蔼地让我坐在对面的板凳上。用手摸了摸小而圆的疖,然后从办公桌下边一层抽屉里取出一个工具包,拿出一把手术刀。一手轻轻地按着我的脸,一手轻轻地在上面一划,挤出一堆脓,然后敷上一些药,用纱布和胶带帮我绷上。
说来奇怪,不久我就好了,连一点疤都没留下。从此我对陈师傅格外的祟敬。
还有几次我随父亲来公司进药,随陈师傅去前面办公室开票,旁边开有两家大药店,所以记忆犹新。
这次因为不知道这边坐几路公交车,我们准备打的过去。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读书族小说网;https://kpc.lantingge.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