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文学>历史小说>备中的伊达独眼龙 > 第265章 联姻(中)
    第二百六十五章联姻

    八月十五日过后天气就渐渐凉爽下来,虽然白天的暑气还在煎熬着人们,但是一早一晚的习习凉风却让人倍感舒适,时不时的还会下上一阵雨水更是让人清爽不已,到处都能够看见树叶开始渐渐发黄,成羽川中的水量也开始比往常要多了一些,在成羽川上已经用船只连接成了数条船桥连接了起来。彩虹igihong

    已经开始在成羽川开始修筑简易的石桥,在两道船桥中央开始用石块垒砌起七八座石墩,然后再石墩上放置粗壮的竹杆,用绳索绑起来,石墩需要一些时间来垒砌,长短粗细的竹竿也需要曝晒,都需要时间,不过也不是非常急迫,这样的桥梁并不是一座,在高粱川和本乡川都在修筑,用桥梁和土路将各个城砦连接起来,是政衡整合阿贺、哲多、川上三郡的基础。

    虽然秋收在即,农夫征集不易,可是本乡川以及南川上大片农田被毁,四五千的壮丁健妇需要照顾,不好好让他们做工的话,停下来被人煽动的话可不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反正养着他们需要米粮,倒不如以工代赈。

    政衡现在相当的郁闷和尴尬,他没有想到自己的名声会如此不堪入耳,这些日子以来一些夹在伊达、庄、三村之间的小豪强纷纷遣使前来与他会面,不是送女儿就是送妹妹,反正全都是送女子想要让她们成为政衡的侧室夫人。不收还不行,大有一种你不收下就直接在鹤首城门口切腹自杀,正如江户时代的时候借场地切腹自杀竟然成为贫困武士敲诈钱财的手段一般,反正你不收下他们的使者就直接在鹤首城门口切腹自杀。

    是收也不行,不收也不行,政衡房中的妻妾都搞得他精疲力竭,再加上这群莺莺燕燕的话还不让他短十年性命,不过家臣们倒是全都选择了沉默,就算是负责外交的宫原丹波守也没有多说什么,只能够暂且拖延着,等待着政衡的决断。

    这不,八月十九日一早大田原城的细川通政带着他十三岁的妹妹奈奈出现在了鹤首城的外交奉行馆,宫原丹波守看到又来了一名送妹妹的家伙,心中郁闷脸上却摆出一副淡然的笑容,上前打着招呼,询问来自何方,有何要求。

    打听之下原来是平川町的大田原城的城主,还拥有野洲细川氏的血统,虽然是野洲细川氏的旁支,血统比起前面几家要死要活的豪强们要高贵得许多,甚至于比起宫原丹波守也要高贵许多,宫原丹波守又瞅了瞅遮着纱巾的奈奈,身材相当不错,立刻引起了他的警觉,其他的那几个莺莺燕燕血统比起他的孙女里美好不了那里去,从里美的口中知晓政衡也相当宠爱她。

    现在却来了一位细川氏的女子,这不是抢里美的风头嘛。

    宫原丹波守思前想后暗自瞒下是万万不行的,这不是给里美惹麻烦嘛,只得派遣了侍从前去鹤首城报告给政衡,请政衡定夺。政衡本就对这些小豪强没有多少兴趣,可是听闻是来自平川町的大田原城便来了些许兴趣。这几日来他算是对四周的大致情形都有所了解,知晓平川町内并不是平川氏一家独大。

    大田原城的细川氏也算是备中国的一支奇葩,天文五年(1536年)尼子晴久起兵攻入备中国,国人众大部降服,打得野洲细川氏家主细川通政逃亡伊予国宇摩郡,细川通兼竟然就氏在这个时候来到了平川町建造了大田原城,能够在风口浪尖筑城成功,真算是奇葩中的奇葩。

    城主细川通兼感念主家的恩德将自己的儿子取名为细川通政,并且在尼子晴久的威慑下成为了唯一一支还能够在备中国存在的细川氏支流,连野洲细川氏备中国旧领浅口郡也多落入了地方豪强的手中,现在更是依附子在能岛村上氏的麾下。

    政衡是在晌午的时候见到细川通政的,初次听闻细川通政这个名讳的时候还让他小小的惊讶了一番,浅读过备中国历史的他知晓细川通政曾是野洲细川氏的家主,更是备中国和伊予国宇摩、温泉两郡的守护。现在已经四十八岁还生活在松山城内,不是备中国的松山城,而是伊予郡温泉郡的松山城。看到细川通政后却发现此细川通政非那细川通政,眼前的细川通政是一名脸色黝黑、身强体壮的年轻人。

    政衡坐在主席尚,一脸笑容的望着细川通政,吩咐道:“今日安房介大人要留在此地用膳,赶快命人准备一些粗茶淡饭来吧!”侍女所送上来的粗茶淡饭,还真的是粗茶淡饭,两份米饭外加上两碟腌萝卜。

    细川通政望着松岛他面前的饭菜,眼中不自觉地露出羞辱的目光,好似受到了极度的羞辱,他没有想到自己堂堂名门细川氏的世子,虽然是大田原细川氏,可是遭遇到如此的待遇,如何不让他感到愤慨,他不是没有去过松山城拜访过庄为资,也不是没有拜访过三村家亲,虽然说不上山珍海味,但也是美酒美菜。

    政衡以便津津有味地吃着杂米饭,夹着腌萝卜,一边说道:“粗茶淡饭,还请安房介不要见怪!”

    细川通政望着身为三郡四五万石领地的家主竟然会津津有味的吃着他认为粗茶淡饭的饭菜,眼中不再是羞辱,而是疑惑,心中没来由的想起了他的父亲所讲诉的细川氏的旧事,听闻细川氏的开拓者们大多数都是过着辛苦的日子,就是如此才创建了细川氏的伟绩,后来的子孙全都是喜悦浮华奢侈才被吃苦耐劳的三好长庆击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