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
正视爆了
完胜了三村家亲,政衡不仅没有痛快,也没有任何好极了的感觉,反倒是充满对未知未来的迷茫,敌人越来越强大,敌人再也不是地方上的没有任何名声的小角色。摆在他面前的两座大山毛利元就和尼子晴久,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都是非常难以对付的人。他不清楚自己的主动示弱会不会让同样从小豪族成长起来的毛利元就的警觉,会不会让毛利元就全部开始对付他,也无法确认巨山一般的尼子晴久如果知晓了他向毛利元就示好的消息后会不会恼羞成怒干出不利于他的事情。毕竟二阶堂信弘现在生死未知,大概应该是在月山富田城软禁了起来,会不会直接赐杀了二阶堂信弘、佐次郎爷孙。[]
政衡无法保证尼子晴久恼羞成怒干出不利于他的事情,尼子晴久可是一个常常干出一些自毁长城的事情来,不管是在早年远征安艺郡山城导致尼子氏惨败,气死了尼子经久,还是在现在还没有发生的让后人诟病颇多的新共党事件,其实说实话这形象都是后世特别是亲毛利藩的作者或史家塑造的。我想,为了塑造出毛利元就无所不能的强大,必然要将他的敌人贬低成无恶不作的无能之辈,作为毛利元就一生中主要的敌人,尼子晴久不可避免的和斋藤龙兴、今川氏真一样被塑造成了无能二代的代表人物。
其实政衡还是没有彻底融入这个时代,没有对尼子晴久这个人作出一个恰当的评价。尼子晴久继承家业的时候才二十三岁,他的头上有一个无所不能的爷爷,身边所有家臣甚至于天下百姓都对爷爷唯命是从,甚至于明里暗里都对尼子晴久摇头叹息,说孙子不如爷爷,有几个人禁得起这种第二代继承人的精神压力。
说是出征安艺郡山城是出自他的主意,其实大家可以从中看出来真正幕后掌权的还是病床上的尼子经久和那些跟随在尼子晴久身旁的老臣权臣们,当时连出云国都不是握在尼子宗家的手中,何况其他国来的人马,从尼子久幸事事通报尼子经久就可以看出一二。
还有如果知晓那半道截取了松山城庄为资的女儿小早公主的出云尼子家使者就是尼子久幸的孙子的话,他就不会对尼子久幸有什么好感了,有什么样的子孙就有什么样的长辈,窥一斑而知全身,尼子久幸什么德行就能够知晓一二了。
至于后来的新宫党事件,新宫党身为出云尼子氏的一门同族势力集团,在尼子经久和尼子久幸死后攫取了出云尼子氏宗家的许多利益,常常在评定会议时与主家顶撞,好似天老大地老二他老三的样子,虽然在对外征战上面常常能够发挥出决定性的作用,可是在内部却渐渐站在了尼子晴久和他所代表的宗家势力的对立面。
当时要不是同年爆发了严岛合战,毛利元就大败陶晴贤,两件事情摆在了人前的话,消灭新宫党或许会是出云尼子氏重新崛起的契机。只不过历史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在毛利元就击杀陶晴贤攫取了大内氏的领地和利益,尼子晴久已经没有多少时间来梳理失去了最大军事集团后的尼子氏便走向了败亡。
政衡没有分析清楚这些事情,他还是想当然地认为尼子晴久会不会做出一些不能够让人理解的事情出来对付他,正如软禁二阶堂信弘一般,二阶堂信弘说到底是出云尼子氏的一个从属豪族的使者,说软禁就给软禁了,没有半点的犹豫。他还不清楚这件事情的背后正是那尼子久幸的孙子搞出来的事情,也聪一侧面可以看出现在的出云尼子氏内部的混乱,分家完全不用看宗家的面子,想软禁谁就软禁谁。
当然他还不清楚的是尼子久幸的孙子义陆现在已经在为自己的这件事情遭受到尼子晴久的诘难,二阶堂信弘受到了宇山久信的款待,二阶堂佐次郎带着二阶堂信弘的书信启程返回阿贺郡的路上。
天上的雨没有停止的意思,夏日的雨水应该是下一阵大的然后就应该停止了,停止后天气会更加炎热,只是这场雨水从午后开始下起,到了傍晚还没有下完,下的倒是不大,但是一下就没完没了。
正如政衡此刻的心绪那样难以截断,他半眯着独眼望着湿湿漉漉的屋檐,放下了手中的文件,深深吸了一口气,外面的宴会还没有停止的意思。一返回鹤首城政衡便让城中的侍卫搬出城中所有的浊酒招待将士们,这些大部分是三村家亲准备好运往星田村前线奖励胜利的奖品,哪里想到鹤首城迅速陷落,它们也就落入了政衡的手中,政衡不是一个喜欢酒肉的人,特别是这个时代的如同马尿一般的浊酒更是喝不惯,他喝不惯不代表其他人喝不惯。战国乱世粮食都难以吃饱,酿酒需要用到大量稻米,浊酒便成为了一种奢侈品,只有武士老爷和大商人才有余钱享用,当然也不是天天能够喝的。
政衡拿出所有浊酒款待将士的事情让大家再一次欢呼起来,虽然大部分人没有喝过浊酒,可不代表没有听闻过,以前只是眼巴巴的馋着嘴望着武士老爷们享用一小杯浊酒,现在虽然每人也就小小的一杯,却也心满意足了,有些人甚至于装进一只小小的竹瓶内想要以后慢慢享用,当然大部分全都一口喝了下去。
政衡也当场捏着鼻子喝了两杯当做与民同乐后便假装醉了返回了天守观看起一些文件起来,看了一会就放下了,观赏起屋檐下稀稀落落的雨水,正当他半眯着独眼想要假寐一番的时候,一个轻巧的敲门声响起。
政衡睁开了眼睛,轻声问道:“是谁啊,是小五郎嘛?!”
木门轻轻拉了开来,一句悦耳动人的声音从门外传来,清亮中带着几许缠绵悱恻:“殿下,小侍阿江奉夫人命前来送醒酒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