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朝廷官员,母亲病逝后,赵宴平便写了一封辞官丁忧的折子。

    本朝武将可以免除丁忧只放百日丧假,文官没有这个规矩,宣和帝准了赵宴平的丁忧折子,并赐下五百两治丧仪金。

    赵宴平叩谢皇恩。

    有些事早在母亲病重的时候赵宴平已经计划好了,赵家的根在江南的武安县城,母亲肯定要与父亲合葬,正逢酷暑,一路南下带着棺木不方便,所以赵宴平为母亲安排的是火葬。

    人活一辈子,几十年哀愁喜乐,最后都在一把大火中化为了灰烬。

    丧礼结束,赵宴平带上母亲的骨灰,正式携家人登船南下。

    京城的新宅、生意都得有人打理照料,阿娇将郭兴、翠娘都留下了,郭兴负责看守宅子,翠娘虽然没有什么事,可她现在是叶家的媳妇,孩子们也都在京城,阿娇不想让翠娘与家人一分就是三年。这次回江南守丧,阿娇便只带了陈敬、巧娘、春竹以及女儿身边的丫鬟双桃。

    行李有很多,主要就是一大家子主仆的衣物、赵宴平爷仨要看的书,赵宴平、赵还好,孟昭再过几年也要下场考科举了,耽误不得。

    这一通忙乱下来,等到上了船,心里激荡的悲伤也沉淀了下去,只剩缅怀与思念。

    六月底出发,赵家一行抵达江南时已是八月初,街头巷尾处处飘散着淡淡的桂花香。

    赵宴平决定先回县城的宅子。

    十几年没住人了,老宅院子里长满了荒草,连屋顶墙头都有零零星星的几簇。

    阿娇还在车上就看到了这景象,不禁心生感慨,她十八岁跟随姑母进京,现在都三十二了,一晃十四年过去,没想到还有再回江南的这一天。

    门口到了,几辆马车相继停了下来。

    赵宴平率先跳下车。

    此时将近晌午,街上没什么大人,只有几个孩子趁家里饭菜未熟在门口玩耍。

    赵家隔壁的朱家门前也有两个孩子,两个男娃,大的七八岁,小的四五岁,模样依稀能看出阿娇舅舅朱昶的影子。